我們都知道,1201-巖韻穩(wěn)定在20萬/件左右了。這個茶到底能到什么價位,各位吃茶群眾只關心茶,不關心價,吃得起就吃,吃不起就圍觀別人吃。魯迅先生說過,他從字里行間看出了“吃茶”二字。他弟弟周作人先生干脆將自己的家命名為“苦茶齋”。
這兩位,好像對“巖韻”早早做出了預告。
或者,大益為了靠近先生們的論斷,做出了這個“巖韻”。
不管哪種情況,各位吃茶群眾不服不行嘛。
拿到了巖韻的樣泡,都往上圖看。
我沒見過這個茶的整個餅如何,但從解剖出來的茶樣,可以推測到幾個比較有趣的方面:
1、這個茶的倉儲比較好啊比較好,正面油光發(fā)亮,跟7年陳期是吻合的。
2、芽頭的顏色并不像廣東倉七年陳期的顏色,網(wǎng)上推測的東莞倉存放的說法,就算真的,也都是“東莞科技干倉”。
3、拆解出來的條索相對比較完整,可見這個茶餅的壓制并不會很緊實,或者是像大益2010~2019這十年來的做法一樣:老料新壓,餅型規(guī)整而松化。
這些都是猜的。
下面開始:
1、先眼見為實;2、再入口為真。
1、眼見為實
稱茶7.5克,大益讓我最順手的老式蓋碗(110CC的盛水量)。內(nèi)壁18度灰階的厚壁厚釉鈞瓷品茗杯,取其內(nèi)壁白色程度剛好是照相機的標準白平衡測光度。
這準備功夫做得足吧?
潤茶那一泡的湯色。
黃亮,通透度稍微不夠。
來個濕醒10分鐘試試吧。
這么貴的茶,必須要對得起人民幣嘛。
這是醒茶十分鐘后的第一泡湯色。
看起來粘稠感不錯。細小的泡沫比較豐富,就是持久度不甚久而已。
這是第二泡的湯色。
看著通透度高多了,還行,給人美好的心理慰籍。
這是第五泡的葉底。
在圖中都能看出這葉子嫩度比較高,葉片的厚度比較不夠厚。梗很細,也不多。
這是第五泡的茶湯。
這個湯看起來,是不是粘稠度高多了?是的,不能不承認,因為事實擺在眼前,哪容否認?
這是第八泡的茶湯。
不用說,光看就知道通透度上來了,粘稠度下去了。
這是第九泡的葉底。
這種細嫩和薄,一眼看穿了。
有相當經(jīng)驗的茶友,估計已經(jīng)猜得出我下面要說的“入口為真”的內(nèi)容了。
2、入口為真
先說香氣。
潤茶的那一道水,留在公道杯里的香氣是比較渾厚的。
香,沉穩(wěn),不飄散。
公道杯冷下來之后,野香十足,香型是復合型的表現(xiàn),典型的大益獨步天下的拼配技術香。
喝的時候,基本上的香氣表現(xiàn)是:有比較明顯的香氣入水體驗。
這些都有點兒“韻”的表現(xiàn)了。
再來說滋味。
高潮期:1~8泡。
又分開兩部分:1~5為茶味足足的高峰平臺時期;6、7、8泡為茶味逐步平穩(wěn)下降的時期。
1~5泡的表現(xiàn)為:1、入口滋味濃郁,沖擊力強健,苦、澀顯,能化;2、茶湯的粘稠度相當高,茶味的濃強度十足,雖然厚度差了點火候,但那么薄的葉子你還能要求怎么樣的厚度呢?3、回甘生津快而猛;4、回甘位覆蓋了整個口腔,生津也基本如此,生津主要體現(xiàn)在口腔后部;5、茶湯的甜度有點不足,苦澀刺激性相當重;6、茶韻努力向喉嚨下行,能達到喉嚨產(chǎn)生喉韻,但至于有多深,咱們就忽略一下吧。
6、7、8泡的表現(xiàn)為:1、茶湯里的野香延續(xù)上一個階段的特征,表現(xiàn)到位;2、茶味略微單薄了,喉韻上升為嘴韻;3、苦澀的刺激性稍微降低;4、苦澀的“化”反而慢了不少。——整體上跟上一階段相差不會太遠。
下降期:9~13泡。
主要表現(xiàn)是:1、茶湯里的茶味開始淡薄,但苦澀相當頑強,有“說不退就是不退”的革命精神;2、苦澀逐泡漸漸漸消退,第10泡就已經(jīng)是甜水為主了,雖然這個甜水并不怎么甜;3、11泡后可以長浸3分鐘以保持能嘗到甜味的狀態(tài),后面兩泡還能再打打加時賽的。
寫到這里我就準備閉嘴了。
有看官要我拿出結論:1、是不是古樹;2、是不是臺地;3、是不是云南倉或者東莞倉;4、是不是值20萬……哥,您當我是神仙???神仙也要逢人只說三分話,多嘴泄露天機要被雷劈的!
比如我說“苦澀能化”,你非要說“一直伴隨到尾”,我承認,是每一泡都有,但“有”跟“能化”不一樣嘛;你跟我一樣,歇個5分鐘再泡下一泡來喝,你就知道你喝下一泡的時候,上一泡的苦澀就化得要放大鏡才能找到了嘛,是不是?對不對?
說完了,再見。